告知:所有入选企业均只能在此总部官方网站备案,否则一律作废,视为无效!
您现在位置:首页 > 政府要闻 > 财政观察
别了,杠杆牛市!

“杠杆牛”不再,股市向基本面回归

2014年下半年以来,股市脱离实体经济运行。虽然经济增速不断放缓,但宽松资金面推动下,股市从14年7月走出持续近一年的牛市行情,上证综指从2000点附近攀升至峰值时的5100点以上。金融市场充裕的流动性降低股市融资成本,形成大量杠杆资金入市。在推高股指的同时,也显著加大了市场风险。

股市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反应深层次经济和金融结构问题。由于对信贷投放的行政性管控,导致信贷传导机制不畅,宽松政策下大量资金堆积在金融市场,形成流动性“堰塞湖”。而资本市场“牛市”行情通过各种渠道吸引资金流入,通过分流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加大经济下行压力,迫使宽松政策进一步加码,造成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更为加剧,形成恶性循环。

2014年11月降息以来股市和经济走势基本上沿袭上述逻辑。而不断地加杠杆导致股市风险显著提升,对流动性异常敏感。随着6月初流动性出现趋近以及监管政策收紧,股市出现下跌。而之前累计的大量融资盘与股指下挫形成正反馈效应,导致股市暴跌,三周左右时间内上证指数跌去30%。银行、证券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作为融资盘资金主要提供方卷入“股灾”之中,迫使政府出手强力救市措施。

2015年6、7月份股市的大幅下跌促发政府强力救市,证金公司大规模直接购入股票是稳定市场的关键。然而买入股票稳定股指的政策仅仅是危急情形下的权宜之计,在救市政策结束单一购入股票阶段,而转向持有之后,市场再度出现大幅下挫,从8月17日以来的6个交易日内,上涨综指跌去1/4。

近日来股指再度下跌是对基本面的回归。去年7月以来的“牛市”行情建立在资金面推动上,而股灾之后由于流动性、股指走势以及监管政策均发生了趋势性变化,资金面支撑减弱,股市转为向基本面回归。除证金公司与大股东基于稳定股价而继续加大股市投入之外,其它投资者资金均呈现持续出逃格局。而货币政策由定向宽松转为全面宽松,着力于引导金融体系资金进入实体经济,今年上半年实体经济“融资难”与金融市场“不差钱”并存的困境将有所改观。因此,股市资金面支撑减弱背景下,将更多向基本面回归。

4-5 万亿元资金离场

融资盘是本轮牛市的重要推动力和主要风险点,随着监管的加强和股灾后股指进入震荡调整区间,融资盘的规模大幅缩减。股市融资余额从股灾前峰值时期的2.27万亿元减少至8月25日的1.16万亿元,累计减少1.11万亿元左右(见表)。

上证综指与融资余额